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在數字化浪潮席卷文化傳承領域的今天,傳統院史館正迎來一場由“靜態陳列”向“沉浸敘事”轉型的深刻變革。以VR(虛擬現實)、AR(增強現實)為代表的智慧展廳技術,不僅為醫院歷史注入科技活力,更重塑了觀眾與歷史之間的互動關系,讓院史館真正成為可感知、可參與、可傳承的精神空間。
一、打破時空界限,構建沉浸式歷史場景
借助VR技術,院史館可復原早已消失的歷史場景:如上世紀初的簡陋診室、抗戰時期的戰地醫院、改革開放初期的第一臺CT設備引進現場等。觀眾戴上VR頭顯,即可“穿越”至特定年代,親歷老一輩醫務工作者在艱苦條件下救死扶傷的感人瞬間。這種沉浸式體驗遠超圖文展板的單向輸出,使歷史變得可觸、可感、可共情。
二、AR賦能實體展品,激活靜態檔案的生命力
通過AR技術,觀眾只需用手機或平板掃描老照片、醫療器械、榮譽證書等實物,即可觸發疊加其上的動態內容——一段老院長的講話視頻、一臺舊呼吸機的工作原理動畫、一封泛黃感謝信背后的患者故事。AR將“沉默”的展品轉化為“會說話”的媒介,實現“所見即所得”的深度解讀,尤其適合年輕一代和青少年群體的理解習慣。
三、交互敘事增強參與感,打造個性化觀展路徑
智慧展廳支持基于用戶興趣的互動敘事。例如,設置“我是實習醫生”角色扮演任務:觀眾通過完成虛擬問診、手術觀摩、疫情支援等關卡,逐步解鎖醫院發展歷程中的關鍵事件。系統還可根據用戶選擇生成專屬“院史旅程圖”,增強參與感與記憶點。這種游戲化設計不僅提升趣味性,更潛移默化傳遞醫者仁心的核心價值觀。
四、數據驅動運營,實現內容動態更新
依托物聯網與大數據平臺,智慧院史館可實時收集觀眾停留時長、互動熱點、反饋評價等數據,為內容優化提供依據。同時,云端內容管理系統支持遠程更新展覽模塊——如新增抗疫專題、院士事跡專欄等,確保院史館始終與時代同步,成為“活的歷史”。
VR/AR等智慧展廳技術并非炫技工具,而是連接過去與未來、技術與人文的橋梁。新時代的院史館,應以科技為翼、以精神為核,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體驗,讓百年醫脈在數字空間中煥發新生。當一位參觀者摘下VR設備后眼含熱淚,或孩子指著AR投影興奮地說“原來醫生是這樣救人的”,這便是技術賦能文化傳承最動人的回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