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,黨員教育基地展廳作為強化黨性修養、傳承紅色基因、凝聚奮進力量的重要載體,正日益成為機關單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“主陣地”。然而,如何避免展廳淪為“口號堆砌”“形式空轉”的“高冷”空間,真正實現政治高度與人文溫度的有機統一,是當前機關單位在展廳建設中亟需破解的關鍵課題。打造一個既有高度又有溫度的黨員教育基地展廳,需在內容立意、展陳設計與情感共鳴三個維度上協同發力。
一、立意有高度:緊扣時代主題,彰顯政治引領力
黨員教育基地展廳首先必須“姓黨”,其核心功能是強化政治引領、筑牢思想根基。因此,展廳內容必須緊扣黨中央最新精神和重大決策部署,系統梳理黨的創新理論、光輝歷程與偉大成就,突出展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,引導黨員干部深刻領悟“兩個確立”的決定性意義,增強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、做到“兩個維護”。
在內容架構上,應避免碎片化、表面化,而要構建邏輯清晰、層次分明的敘事體系。例如,可圍繞“初心使命—奮斗歷程—時代答卷—未來征程”主線,將黨史、新中國史、改革開放史、社會主義發展史與本地區本系統的實踐成果有機融合,既體現“國之大者”,又彰顯“責之重者”。同時,注重引入權威文獻、珍貴檔案、領導人重要講話原文等,確保政治表述的準確性與嚴肅性,體現機關單位應有的政治站位和思想高度。
二、表達有溫度:講好身邊故事,激發情感共鳴力
僅有高度,缺乏溫度,容易讓教育流于說教。真正打動人心的黨員教育,往往源于真實、具體、可感的故事。機關單位應深入挖掘本系統、本行業、本地區的先進典型和感人案例——可以是扎根基層的優秀黨員,可以是攻堅克難的先鋒團隊,也可以是默默奉獻的普通干部。這些“身邊人、身邊事”更具親和力與說服力。
展廳可通過口述史視頻、手寫筆記、工作日志、生活用品等實物展陳,還原人物真實工作與生活場景;運用多媒體互動屏,讓觀眾“聆聽”老黨員講述初心故事;設置“黨員承諾墻”“我的入黨記憶”互動區,鼓勵參觀者寫下感悟、留下誓言。例如,某市稅務系統黨員教育基地專門設立“辦稅服務廳的一天”沉浸式體驗區,讓黨員干部切身感受一線服務的艱辛與責任,從而深化“為人民服務”的宗旨意識。這種“以小見大、以情動人”的設計,使黨性教育從“入眼入耳”走向“入腦入心”。
三、形式有質感:融合科技與美學,提升體驗感染力
展廳的“溫度”不僅來自內容,也來自空間本身。機關單位應摒棄“千館一面”的刻板模式,注重將現代展陳技術與人文美學相結合。合理運用聲光電、數字沙盤、AI互動、沉浸式劇場等技術手段,增強展覽的吸引力與參與感;同時,在色彩、材質、燈光、動線等細節上精心打磨,營造莊重而不壓抑、現代而不浮躁的觀展氛圍。
例如,主色調可選用紅色與金色搭配,象征信仰與榮光,輔以木紋、石材等溫潤材質,傳遞穩重與親和;燈光設計避免刺眼直射,采用柔和聚焦,突出展品又呵護觀者情緒;參觀動線應流暢自然,設置休息區、思考角,給予觀眾沉淀與交流的空間。此外,還可開發線上數字展廳,實現“線下沉浸+線上延展”,讓教育不受時空限制。
打造一個既有高度又有溫度的黨員教育基地展廳,本質上是一場“政治性”與“人本性”的深度對話。它既要成為黨員干部錘煉黨性的“紅色熔爐”,也要成為滋養初心的“精神家園”。機關單位唯有堅持政治引領不動搖、貼近黨員需求不脫節、創新表達方式不止步,方能讓展廳真正“活”起來、“熱”起來,成為新時代黨員教育中看得見、摸得著、記得住、用得上的堅強陣地。